中国女足世界杯|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|加扎特奥库的世界杯激情能量站|gazateoku.com

从甲A最佳外援到中超销声匿迹 俄罗斯球员昙花一现

其实,瓦洛佳只是来中国留学的俄罗斯大学生,却莫名其妙地成了甲A赛场上的第一批职业球员。“他当时真的不太会踢球,好多东西都是我们教给他的,说起来,瓦洛佳不如说是来申花队学习的学生。”当时的申花队员事后评价说。当然,瓦洛佳有着不错的学习能力,而上海申花队快速勇猛的打法,也让身体素质出色的他获得了很多进球机会,从而一举成名。

转型做五人制足球教练

借着采访俄罗斯世界杯的机会,记者到圣彼得堡约50公里外的体育夏令营里见到了瓦洛佳,采访了这位曾效力上海申花、广东宏远的俄罗斯外援。他现在同时从事着好几份工作,既在一家体育学校担任主管,还是学校女子足球队的教练。

回到俄罗斯后,瓦洛佳在职业联赛踢了三年。后来因为受了重伤,长达两年的时间他完全无法上场比赛。随后瓦洛佳转战五人制足球赛,不仅获得过俄罗斯五人制足球联赛杯的冠军,还获得过欧洲五人制足球赛优胜者杯冠军。如今瓦洛佳致力于五人制足球的推广,他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的五人制足球队教练,同时也是半职业俱乐部圣彼得堡04队的主教练。过去两年,圣彼得堡04队一直是圣彼得堡五人制赛联赛的冠军。

世界杯不看好俄罗斯队

对于甲A时代有大量的俄罗斯外援,但现在中超一个俄罗斯外援都没有的现象,瓦洛佳认为是俄罗斯球员技术不够好造成的,“现在中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能请到十分优秀的外援,比如奥古斯托、胡尔克等等,而俄罗斯没有明星球员。当然,也是因为俄罗斯球员在国内收入很高,不需要到国外踢球。这也是俄罗斯足球现在的问题所在,球员薪酬太高,但球技却不行。”

对于俄罗斯队的的世界杯前景,瓦洛佳并不看好,“我没有什么期待,就为他们加加油吧。但俄罗斯队比中国队好一点,中国上一次进世界杯的时候,我很多队友都上场了的。不过俄罗斯队两连胜后已经提前出线了,表现得很不错,希望能带给我一个惊喜吧。”不过瓦洛佳认为俄罗斯队很难晋级八强,“在我看来,现在俄罗斯队里有很大的矛盾,甚至是球员和教练之间有矛盾,这很不应该。目前俄罗斯队的中场不差,后卫稍微差一些,前锋也比较弱,尽管两场小组赛进了8个球。”

期待着中国足球大发展

瓦洛佳还谈了自己对中国和俄罗斯足球现状的看法,“现在俄罗斯国内,无论是8岁、10岁、12岁的比赛,大家都太在乎结果了。无论是家长还是教练,每个人都对孩子说:‘你必须要赢,要踢赢比赛!’可能等孩子到了15岁,他就彻底对足球厌倦了。而其他欧洲国家,14岁以下的孩子踢球,都是为了享受和快乐。另一方面,俄罗斯职业球员酬劳太高,他们没有动力磨炼球技。不管球技高低,踢几年球就够他们潇洒过一辈子了,那自然就没人有动力变强了。”

瓦洛佳认为中国足球还是有借鉴之处,“中国足球那批和我同时代的球员实力都很强,现在中国联赛的关注度和外援水平越来越高,但中国足球这么多年来却一直进步不大让我困惑,期待能早日找出症结所在,真的很期待中国足球能得到好的发展,能够成为世界杯赛场的常客。”

人物2·基里亚科夫

齐鲁德比令我最难忘

在山东鲁能队的诸多外援中,基里亚科夫不是最大牌的,不过至今依然有很多山东球迷对这名绰号“屠夫”的俄罗斯外援记忆深刻,2003赛季作为救火外援他出场20次,打进8球,比赛中的重炮射门极具特点。日前记者采访了已经改当教练的基里亚科夫,谈及当年征战甲A的往事透露齐鲁德比令他至今难忘。

齐鲁德比后吃海鲜放烟花

1970年出生的谢尔盖·基里亚科夫,在1988年、1990年两次欧洲青年锦标赛冠军,被认为是前俄罗斯著名球星布洛辛的传人;1992年、1996年他两次参加欧洲杯决赛,为国家队打进30多个球,曾当选俄罗斯足球先生;他在德国踢了7年甲级联赛,1999年到2000年他在德乙柏林网球足球俱乐部效力,在德甲踢了178场联赛,打进40多个球。

2001年甲A联赛开始后,基里亚科夫火线加盟云南红塔足球俱乐部,在红塔的两个赛季打入16球,被封为“高原战神”。2003年初,鲁能遭遇“尼古拉斯事件”,33岁的基里亚科夫作为“救火队员”火线加盟,原本只签了3个月的短合同,但他用出色的表现为自己赢得续约合同,单赛季出战20场,打入8球。对阵四川冠城时上演帽子戏法,现在基里亚科夫谈及这场比赛还很兴奋,“我当然记得自己在鲁能踢球时有过帽子戏法,只是不太清楚对手是谁了。我的感觉是这就是我的工作,我只是把我的工作做好就可以,没有想太多的荣誉。”

谈及在鲁能效力时最难忘哪一场比赛,基里亚科夫告诉记者,“应该是在青岛的赛季第二场德比战,那场比赛我们踢的很艰难,有很多红黄牌,最后2:1获胜。比赛结束后俱乐部领导请我们球员到海边吃了非常好的海鲜,还放了烟花,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美丽的烟花,不过当时我纳闷为什么不多发点奖金。”

很想来中国执教

去年5月,基里亚科夫率领图拉兵工厂队升入俄超,不过只踢了一个赛季就降级,随后他被炒鱿鱼,目前赋闲在家,等待重新出山。基里亚科夫告诉记者,“如果有机会的话,很想去中国执教,那将是很美妙的一件事。”

基里亚科夫认为现在中超球队没有俄罗斯外援并不奇怪,“中国联赛最开始从俄罗斯引进的是瓦洛佳这种业余球员,后来是引进我这样的球员,再到现在的浩克、维特塞尔,水平越来越高。从球迷的角度说非常好,但是不能忘记发展青少年足球,在基础设施上要多投入。中国足球一开始鼓励大家找外援,最近又增加工资帽,限制外援出场人数,中国足球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向走下去,而不是左右摇摆,我觉得中国足球会成功的,因为中国足球有太多成功的机会。”

人物3·维克多

海牛“洋门将”匆匆过客

在2000年底中国足协做出“从2001赛季甲A联赛不再引进外籍守门员”的禁令前,不少甲A球队都引进了“洋门将”,1997赛季二次转会时青岛海牛就紧急招入了俄罗斯门将维克多。

上海申花在1995年引进了格鲁吉亚籍门将高佳,他在来华之前在俄罗斯乙级队圣彼得堡斯密那俱乐部效力,月薪仅1000美元,但能力超群,申花当年夺得甲A联赛冠与高佳的出色发挥有着很大关系。1996年,四川全兴队引进了乌克兰门将里丘克,与高佳构成了甲A联赛的“洋门”双子星座。不少闹门荒的球队由此大受启发,1997赛季开战伊始便有三支球队由外援把守龙门,分别是全兴队里丘克、广州太阳神队彼得(澳大利亚)、前卫寰岛队因茨(德国)。五轮战罢各队利用甲A休歇期调整外援。等到第二阶段鸣哨开战时,十二个球门前出现了六张洋面孔:俄罗斯人瓦列里和维克多分别镇守申花和海牛球门;乌克兰人里丘克与澳大利亚人彼得继续在全兴和太阳神球门前“坚守岗位”;前卫队和延边队原门将下岗,由巴拉圭吉辛多和荷兰人布拉吉玛两位“黑门神”代替,这些“洋门将”占据着守门员位置的半壁江山。

俄罗斯门将维克多在加盟颐中海牛之前,曾短暂效力过当时上海豫园。加盟青岛海牛后,维克多以矫健的身手、幽默的个性征服了球迷。维克多在1997赛季甲A联赛表现非常不错,他的手抛球发动进攻距离很远,高空球控制很好,使海牛队后防线大大改善。最后因家庭变故维克多精神受到刺激,1997年底返回香港征战甲级联赛。

人物4·茨维巴

“前足球先生”不适应重庆夏天

在甲A时代效力的俄罗斯外援中,1998年到重庆踢球的茨维巴来头最大。踢中后卫的茨维巴,曾代表独联体和俄罗斯国家队参加过1990年世界杯和1992年欧锦赛,以及1998年法国世界杯预赛。他参加过与意大利队著名的莫斯科冰雪大战,那场比赛意大利队里有维耶里、布冯等人。当时,俄罗斯队长兼后防核心奥诺普科在第43分钟因伤下场,茨维巴替补登场后犯下了致命的失误,解围踢空让维埃里轻松破门。独联体时代,茨维巴还曾当过荣获1991年乌克兰足球先生,算是舍甫琴科的前辈。

1998加盟前卫寰岛队后,茨维巴展现出相当不错的实力,训练时非常敬业。不过到了重庆最炎热的夏天,毒辣的太阳让茨维巴的状态一落千丈,中途接掌帅印的李章洙让他打了几场比赛,对俄罗斯国脚的发挥很不满意,直接弃用了事。1998年甲A联赛结束后茨维巴就离开了中国。 本版文图 特派记者 刘世杰

(相关链接)部分俄罗斯外援近况

1、瓦列里·克列伊梅诺夫,是图拉足球学校培养出来的门将,曾随莫斯科迪纳摩获得1994年联赛亚军。1997年租借到上海申花,帮助球队取得甲A联赛亚军。回俄罗斯后先是担任斯巴达克守门员教练,2014赛季转战喀山。

2、安纳托利·大卫多夫,是苏联时代著名后卫,1984年帮助泽尼特获得苏联时期球队唯一一次联赛冠军。1996年3月至10月,以42岁高龄为佛山佛斯弟出战,并在那里结束了球员生涯。。回到俄罗斯后从事教练工作,2013赛季在托米降级后辞职。

3、阿赫利克·兹维巴,是阿布哈兹足球的传奇,相继效力过三个迪纳摩球队。1998赛季在前卫寰岛度过,回到俄罗斯成为莫斯科迪纳摩一员,目前为莫斯科迪纳摩选拔新人,是俱乐部元老队球员。

4、亚历山大·莫列夫,上世纪90年代早期为圣彼得堡迪纳摩效力,

1996年来到天津火车头效力,回到俄罗斯后退役。

罗曼·沙罗诺夫,从火车头足校毕业后,没能进入一队而租借到了中国,1997年在上海福豹征战甲B联赛。回到俄罗斯后职业生涯相当成功,为喀山红宝石获得两届联赛冠军立下汗马功劳。

5、奥列格·叶廖明,来自乌法的球员为家乡球队踢过俄甲和俄乙,1995—1996年效力于圣彼得堡迪纳摩。作为上海浦东队外援征战过甲B联赛,目前是俄足协经纪人。

6、弗拉季斯拉夫·巴斯科夫,是列宁格勒足校毕业生,1994年职业生涯首秀在泽尼特上演。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度过两个赛季。先随申花摘得联赛亚军,之后来到广州松日,回到俄罗斯后退役。

7、亚历山大·扎哈里科夫,上世纪80年代为列宁格勒泽尼特效力,并为球队夺得1984年的冠军。在申花的两个赛季取得很高的知名度。1994年申花夺得第三,1995年荣膺联赛桂冠,均是球队主力,出战过40场联赛并攻入2球。回到俄罗斯后转战室内五人制足球,现从事教练工作。

8、奥列格·库日列夫,上世纪80年代早期出现在斯巴达克,在预备队进球如麻,但始终未能进入一级联赛。在上海浦东度过1995—1996两个赛季。1995年随球队夺得乙级联赛冠军。回到俄罗斯后执教青少年球队。

记者 刘世杰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