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英排名赛形象大使来了丨祁顺:心中有光亮,脚下有梦想
先天性眼疾、视力仅有0.02
230的全马PB、无数荣誉加冕
生活中热衷公益、乐善好施
积极帮助残疾人重拾信心
数十年来,祁顺始终拼尽全力
去诠释着“精英”的定义
今天,让我们一起倾听
他成为精英的故事
//
11月15日早晨5点半,在南京市浦口区滨江大道上,一个个头高高的青年,伴着晨曦,在路灯的照耀下,和这个城市一起迎接着新的一天。
对他来说,黎明的曙光似乎仍那么遥远。陪伴他的,只有自己的呼吸声、脚步声和耳边的风。
他叫祁顺。视力只有0.02。全马PB成绩2:30:32。2008北京残奥会上,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位马拉松冠军,也是本届 常州高铁新城2020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的形象大使。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-01-
“你说你学习成绩这么好,体育老是不及格,我怎么给你三好生?”
患有先天性无虹膜症的祁顺,在1991年的那个秋天,背着书包走进南京盲校的时候,他不知道,人生会在这里发生重要转变。
学习成绩好,爱劳动,听老师的话,祁顺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“好学生”。但这个小胖墩也有自己的苦恼:体育成绩总是不及格。
“祁顺啊,你说你学习成绩这么好,体育老是不及格,我咋给你三好生?”1997年春节前夕,班主任侯老师的一句话,让祁顺记到现在,也让倔强的他激发了体育锻炼的热情。
祁顺(前排左二)的小学毕业照
此后,祁顺每天到校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在南京盲校80米长的操场上,跑上50圈。有时候也跟着班主任老师踢足球、打篮球、打盲人门球。
那个时候,他还不知道什么叫“有氧”。
厚积薄发。2000年,原本跟着田径队跑着玩的祁顺,在一次1000米测试中,居然跑出了3分12秒的成绩!
经过选拔,祁顺进入了江苏省残疾人体育田径队,备战全国残运会,开始了他的运动员生涯。
2001年的全国锦标赛上,初出茅庐的祁顺竟一举拿下了1500米和5000米冠军。2002年,祁顺又入选了国家队参加了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,获得了男子接力比赛的亚军。
-02-
“就算走下来,也不能停!”
2004年,第十二届残奥会在雅典举行。祁顺参加了5000米、1500米、10000米项目的比赛。
结果,很受伤:5000米项目跑了个第十名,却刚好被冠军套了一圈。1500米项目虽然创造了全国纪录却在预选赛中就被淘汰。10000米项目则被国外运动员落了600米……
祁顺有点懵圈:怎么会这样?
祁顺是个爱动脑子的人,遇到问题就喜欢研究个明白。
他发现,那时候他的马拉松就能跑到246、247,但残奥会冠军的马拉松成绩只有237左右。 “我练练跑到240应该问题不大,拿不到冠军弄个第三应该没问题吧?”
祁顺的发现,得到了汪成荣教练的赞同。在教练的支持下,祁顺果断地转型练马拉松。
全国残运会上的祁顺(右一)
经过刻苦训练,2007年,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,祁顺迎来了人生中的首次马拉松比赛。在海拔1900米的云南昆明,他以 2小时46分57秒的成绩获得冠军。在那个年代,这已经是一个在同级别的世锦赛中排进前两名的成绩。
但从昆明转入玉溪迎接2008北京残奥会时,伤病,却让祁顺迎来了凶险的时刻。
彼时,祁顺小腿胫骨前肌劳损,每跑一步都钻心地疼。医生说,他只有两种选择:停止训练能够使伤病好转,如果顶住伤痛继续练,有可能出现导致残疾的胫骨塌缩性骨折,运动生涯也有可能彻底结束。
伤病面前,祁顺没有退缩。他每天用弹力绷带将小腿缠紧继续练习,每周的跑量达到220公里。
在最困难的时候,汪成荣教练鼓励他:“就算走下来,也不能停!”
2008年9月17日,北京残奥会上,祁顺经过2小时30分32秒的奔跑,打破世界纪录,获得了T12级别冠军,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马拉松冠军!
祁顺(左)和恩师汪成荣高举国旗庆祝
奥运领奖台上的祁顺(中)
多年以后回顾当年的经历,祁顺说,那个寒冷的冬天,虽然知道带着伤病训练的凶险,但从来没想过放弃。练了8年,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在努力。
他的背后,是整个教练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。站在奥运会的赛道上,代表的就是祖国!
祁顺说,业余爱好者要注意锻练的科学性和技术合理性,错误的技术动作很容易造成伤病。而对专业运动员来说,技术上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,但运动负荷、强度、训练量,可能会带来身体机体的劳损。有些比赛,迫在眉睫,这个时候必须完成。这也是专业运动员所必须勇敢面对的残酷性。
谈到马拉松,祁顺总是侃侃而谈
-03-
“赛事规模越大,提前准备的时间就要越长。”
2008北京残奥会以后,祁顺继续活跃在赛道上。
2011年全运会,祁顺夺得四枚金牌。2015年成都全运会获一金三铜,2019年全运会获一金一银一铜。参加了五届全运会,在10000米这个项目上,祁顺5次夺冠,从来没失过手。
祁顺的家中摆满了他的荣誉
2015年,祁顺获得了 2015CCTV体坛风云人物“残疾人体育精神奖”。
慢慢地,祁顺也开始参加大众型的马拉松赛事,和更多的大众选手一起站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。
2007年北京马拉松,祁顺因为没有经验,做好热身等准备活动时,前排已经站满了人。起跑后,视力只有0.02的祁顺,在尽量维持较高配速、尽量保护好自己和其他跑者的同时,不得不“拨”开人群,向前冲。那年的北马,祁顺跑了个245。
目前,祁顺大众型马拉松赛事的最好成绩是2小时38分4秒。
省田协为祁顺授予了“大众精英选手”奖杯
在马拉松的赛道上,面对众多的选手,我们很难想像,祁顺需要以怎样的勇气,克服着一个个“近在眼前”的困难。
进入补给站取水时,因为视力问题,祁顺很难在高配速的同时顺利地取水。要么拿不到,拿到了,也可能把杯子碰得只有一顶点儿水。因为无法提前预判赛道转向,祁顺很难提前跑切线。如果幸运地遇到个差不多配速的,看到别人切,他才跟在后面切……
参加大众型马拉松赛事的祁顺
“我希望通过我的故事,能够激励更多的残疾人走出自卑,走出家门,参加体育锻炼,和更多的人交朋友,从而真正找到人生的自我价值。”
在奥运会的赛道上,祁顺是冠军。但在日常生活中,他也是普通一人。
每天早晨五点来钟,祁顺都会走出家门,找合适的场地跑步训练。然后回家,送女儿上学。他说,每个人在各自熟悉的领域都有自己的专长。无论是“名人”还是“普通人”,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。
“马拉松”和“家庭”,都是祁顺的关键词
他也参加本地跑团的活动,也热心地向身边的跑友分享自己对跑步的理解和训练心得。
比如,对于马拉松,要有敬畏之心。特别是业余爱好者不要冒进,不能盲目把训练量加得很大,要循序渐进地加量加强度。
比如,如果想破三、想提高成绩,间歇跑等速度训练很有必要。在进行间歇训练的时候,要尽量做到一个比一个快。如果设定的训练计划是跑8个1000米,设定的配速是4分钟一个,间歇3分钟,那就从4分的配速开始跑,逐渐提高到3分57秒或3分56秒。
比如,间歇训练时,宁愿把训练强度降下来,也一定要按计划要求严格控制间歇的休息时间。实在跑不动没关系,把强度降下来,跑个410,但间歇时间仍然要控制在3分钟。
比如核心力量的训练,不同的运动项目,有不同的训练方法,不能盲目地照搬。练中长跑的,踝关节、腹肌、背肌、上肢的摆臂、大腿的力量应该是训练的重点。
比如,步幅不是跨出去的,是蹬出去的。大腿的力量主动下压蹬出去,比使劲往前拉胯关节,要省力的多……
祁顺说,他之所以能取得成绩,除了自己能吃苦外,团队的力量给了他很大的帮助。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,我们取得的成绩和享受到的物质生活,都离不开国家的富强和他人的帮助。
因此,他总希望能尽己所能,去帮助更多的人。通过自己的影响力,让更多的跑步爱好者和残障人士走出家门,走上运动场,享受运动的快乐与激情。
-04-
“什么是精英?答案我们一起探索。”
11月22日,这个周末,江苏常州,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。在这场中国报名门槛最高的马拉松赛事上,祁顺作为形象代言人,将和5000名跑者一起出现在赛道上。
什么是精英?
精英不仅是速度的标签
还是一种精神的力量
无论顺风还是逆境
都会昂扬向上
什么是精英?
精英不是一个圈子
而是一个阶梯
只要努力,我们都可以一路向上
什么是精英?
11月22日,在常州的赛道上
这个答案,我们一起探索
5000名跑者
和所有关注、热爱跑步的人一起
共同展示运动的力量
距离 常州高铁新城
2020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开跑
还有最后5天
一直坚持训练的祁顺
也在采访中说出了自己的期待
本文作者:史瑞克
史瑞克,资深媒体人、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、马拉松爱好者。《户外旅行家》创始人。
日
一
二
三
四
五
六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_
_
_
_
_
2020
Tuesday
17
SELECTED
精|选|赛|讯
——精彩内容——
2020绍兴马拉松赛记
THE QR CODE
感|谢|关|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